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郭淑琴:《东方服饰文化之经典——旗袍》

郭淑琴:《东方服饰文化之经典——旗袍》

2018年01月04日 10:20:09 访问量:352

20171219日时光读书会分享)

 

各位书友: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度过这个美好而温馨的夜晚。在201712日的时光百期庆典暨两周年纪念的那天,我有幸和29位书友参加了旗袍秀表演。身处其中,看到大家那种风姿绰约之美的同时,自己也由一个旗袍的崇尚者转换为一个展示者,置身于涌动的旋律、潇洒的步履、浓郁的氛围之中,感到自己也不再是过去的女汉子,一种由衣服引发的贤淑、典雅、温柔、清丽从内心涌起,想不到小小的旗袍这一外在装饰,能感化、感染内心,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感慨的同时,不由得去深深思考和研究旗袍的魅力。马上又到三周年雅集了,借这个机会,我就以旗袍这一女性名片为话题,讲述旗袍的同时,与大家共同走进旗袍的世界,共同吮吸旗袍文化,共同分享旗袍带给我们的瑰丽与神奇。

一、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

 

旗袍起源于中国上海。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是东方特色服

1

饰。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

服装的代表。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

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全国各地。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的 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 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国服

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旗袍已经成为最能体现中国女性美的服装,用最中国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最中国的服装———旗袍,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国女子身上,

那种东方的美、东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旗袍在这里,已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服装而成为一种象征,为什么它会成为经典,答案也正在这里。

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这种由旗袍内涵所决

2

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众化,同时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表现上,而且,旗袍的出现对背景、环境、气氛要求特别讲究,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菜贩身着

旗袍脚穿拖鞋的模样,这是对美的糟塌,我们同样也不能接受一个身着旗袍的女人不停地挖鼻孔和吐口水。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一种静止的典雅美。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说到传统,人们总要想到封建主义的保守、 封闭,还有封建主义对妇女的各方面的禁锢。数千年来,中华女性的着装是严肃的。直到现在,严肃而正规的职业女装仍然占据着中国女性服装的主要地位。

凤冠霞帔,母仪天下,如果说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

把妇女的最高期望值定到这里, 那么最能说明一切奥妙的关键字眼就是表 现。把美好的体貌表现出来的唯一媒介是好的服装。霓裳羽衣也好,凤冠霞帔也罢,除了对那种繁华尊贵的追求之外,无论如何也剪不掉那段渴望美丽、渴望风采浪漫。旗袍的出现或许就因为如此吧。

3

 

人类文明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女性的服装也随着历史不断改变。比起科技带给世界 的巨大变化,人体却顽强地保持了原状,这虽然不能算是奇迹,却为服装发展史、提供了可能。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1、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 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到了20世纪20年代,受西方服饰影响,经改进之后的旗袍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来。这种旗袍是汉族妇女在吸

4

收西洋服装样式后,通过不断改进,才进入千家万户的。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 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改良后的旗袍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

 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其他激烈活动,这种服式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较适体。历史上,汉族人民也曾多次采纳这种窄身合体的袍服样式,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骑射就是比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 风行一时,胡服在唐开元、天宝年间与胡妆、胡骑、胡乐同为时人趋奉,可算异域文化一次大面积的流行范例,属于长安街头当年的舶来品。在辽、金、元及清 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 型服饰。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

5

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 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地。此时的清王朝正摇摇欲坠难以为继,清廷内外交困,国力式微。帝国主义的坚船 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闭的国门。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军队也改练新军。在中国学生和军人 中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与西式军装、军帽。

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 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端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装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 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由于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袍此时穿着者甚少。西式中式装扮熙熙攘攘纷繁并处。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 酿成。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商埠开放的上海华洋并处,五方杂居,成为十

6

里洋场奢靡繁华之地。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 规陋习。服装装饰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 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初始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

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 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

以至社会名流,青楼女子等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于成熟。产生于辛亥 革命后,北伐战争时期开始逐渐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别于旗女的长袍。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适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遇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2.旗袍的发展

民国之初——悄然过渡过的旗袍。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

7

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以驱除鞑虏的口号推翻了满话政权,同时也使旗人袍服走向了 暂时的沉寂。三百年来终得一吐的对满族统治政权的不满,使达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征装束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为绝唱。1920年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

 

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这一时期,

上海成为以女性妆饰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饰的新颖时髦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时髦女子对政治与服饰流行有着双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装影响,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装开始流行,女学生与女教师爱着的黑色裙成为时尚。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出该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

8

及装饰上略作变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于30年代,30年代是属于旗袍的黄金时代。

可以说到这时中国才有了真正的时装,现代意义上的时装。外国衣料的源源输入,各大报刊杂志开辟的服装专栏,

还有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无疑推动着时装的产生与流行。由于旗袍的修长适体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所以在上海滩倍受青睐……

而加入西式服装特点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从上海

风靡于全国各地。这样,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们所讲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适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迥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40年代后期(解放初期),妇女穿衣服都学解放区的样子,鄙夷穿红戴绿乃资产阶级小姐。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9

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到1956年,据说前苏联的某领袖人物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政府号召人人穿花衣裳。这时出现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不妖、不媚、不纤巧、不病态,符合当时美观大方的标准,而且更为实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从1966年至1976

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整个80年代,一直有人预测旗袍将会流行。尤其是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作为最能体现这种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照说当年大受青睐的旗袍会再次回到人们当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并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数人在穿……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不过,在8090年代却出现了一种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为了宣传和促销等目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以及娱乐场合和宾馆餐厅的女性服务员都穿起了旗袍。这种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纤仿真丝面料,色彩鲜艳,开衩很高,做工粗糙。这实在  10

有损旗袍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们为了区别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贸然穿旗袍了……

90年代以来,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而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

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注意的目光。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国旗袍与欧洲夜礼服的结合.

.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与区别

 

从逻辑上看,“中国”和“西方”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前者是一个具体的国度,而后者则是一个方位。一般应该是“中国”与“法国”或“意大利”的文化比较,或者是“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比较才合逻辑。那么,为什么要把这样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呢?因为这里的“西方”是与后面的“服饰文化”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即“西方服饰文化”,是指以地中海文明为基础,欧洲中世纪以来发展形成的基督教文化圈中的服饰文化。本课题就是把这个对当今世界服饰文化具有重要影响的服饰文化同以黄河文明为基础形成的中国文化圈中的服饰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这里排除了伊斯兰文化圈和印度文化圈。 11

东西方服饰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相对独立的社会环境中,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服饰体系。时至今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贸易的全球一体化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同质化。服饰潮流也在这一大趋势下日益“趋同”。西方人对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崛起刮目相看,尤其是西方的服装设计师在推出的新作当中不断导入中国服饰文化元素。透过这些表象,不禁引起人们一连串的深思:

中国服饰文化与西方服饰文化到底有哪些不同?这两种文化有无相似或相同的地方?未来中国人的服饰将以“国际化”的西方服饰文化为主流,还是以中国本土的服饰文化为主流?或是两者的融合? 

() 中西方服饰文化的特征概述 

  要想比较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区别,就应先弄清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特征。 

  1.中、西方文化的特征 

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固定而且封闭的地域环境中发展形成的.自古以来,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文化都曾在这块热土上相互碰撞、交流和融会贯通,共同形成了以含蓄、包容为特征的中国文化,加上漫长的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统治,构筑起高度发达的文化体系。

12

与此相对,西方文化是以围绕着地中海的北非的尼罗河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爱琴文明以及南欧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为基础,经过来自北方的日耳曼民族大迁徙而形成的。 西欧诸国经过在中世纪的发展和拜占庭文化的滋养,特别是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与远东的中国完全不同的基督教文化圈。在这个文化圈中生存着众多的种族,存在着性格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

形成了一种跃动的、积极进取的性格特色。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前者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域环境中发展繁荣起来的,具有相对单一而鲜明的个性特色,属个体发生性质;后者则跨越亚、非、欧三大洲,在一个广阔的地域环境中,由多种文明相互混合,交替支配和影响,伴随着民族的迁徙、文化的移动而形成的,具有混合性特色,属系统发生性质。 

  2. 中、西方服饰文化特性 

  在上述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作为其组成部分的服饰文化,必然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不同的衣料文化 

脱离饮血茹毛的原始社会后,人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创造出不同的衣料文化。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利用葛、亚麻、苎麻等植物纤维和羊毛等动物纤维来织布,而且早在6900

13

年前,就已经开始养蚕织丝。丝绸是中国人对人类衣生活的一大贡献,离开高雅的丝绸就无从谈起。 

与中国发达的丝绸文化相比,古埃及则主要是亚麻文化,两河流域主要是羊毛文化,印度是棉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和古罗马在衣料方面没有什么创举,是对地中海沿岸的上古文明的继承,即亚麻文化与羊毛文化兼而有之。而对于丝绸,虽然早在公元前,古罗马就通过丝绸之路领略了来自

远东的丝绸的风采,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古罗马人始

终无法弄明白这美丽织物的奥秘。一直到公元552年,拜占庭帝国派遣两位懂中国话的传教士到中国,才弄清丝绸的秘密,一个世纪以后,在拜占庭才织出丝绸来,而欧洲人自己能织出丝绸,要到13-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 

   不同的服装功能意识 

  对于服装的功能,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认识和侧重点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服装的社会伦理功能.不仅仅把穿衣局限于保暖或装饰的功能,而更加关注的是其“治国安天下”的社会伦理功能。从夏、商到周朝,随着服饰礼仪制度的完善,这种观念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用穿戴装束来统一人的思想,不厌其烦地反复修订服饰制度,以此来规范各阶层人的行为,来“治国安邦”。 

14

  西方在这方面就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虽然古罗马人也曾十分重视衣服对于身份的表示,封建时代也曾不断推出各种服饰禁令,但大多是一些奢侈禁令,很少有像中国人这样充分地把服装的社会功能发挥到极致的,而更多注重的是服装的财富价值和审美功能。 

 不同的着装观念 

在着装观念上,中国人和西方人相比也表现出明显的区

别。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对服装的社会伦理功能的重视,中国人穿衣始终保持着一种东方式的矜持,对肌肤严密地包藏和掩蔽,中国服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一种“包”的文化,既不能“显露”体形,更不能随便“裸露”肌肤。衣服与人体之间保持着一个宽大的空间,这促使衣服在造型上变化相对较为平稳,很少有大的起伏,而在表面装饰上,在纹样、色彩的象征意义上,在衣料质地和装饰手段的开发等方面得以发展;后者使中国的衣服始终保持着严谨的造型,除魏晋时期的部分男装(如“竹林七贤”)和盛唐时期的贵族女装外,一般很少有裸露肌肤的表现。 

与此相对,西方的服装则不同,除了中世纪受基督教的影响,出现了否定人的存在,否定人体美的表现这种特殊时期外,无论是古代的“宽衣”文化,还是文艺复兴以来的“窄衣”文化,西方的衣服都非常写实地,甚至是夸张地表现人

15

的体形,尤其是自中世纪末期的“哥特式”时代以来,更是十分“露骨”地“强化”男女两性在体形上的性别特征,不仅想方设法来“显露”两性这种外形特征,而且不断地扩大裸露的面积和部位(尤其是女装)。在“显露”方面,还创造出一系列“补强”的手段。这种方式促使西方的服装在造型上起伏很大,在衣服结构上出现许多人为的创造性。

(4) 不同的变迁过程 

  从服装文化的变迁过程上看,中国与西方也完全不一样。 

中国人“尊祖”的观念十分浓厚,历朝历代虽然都有服饰革新,改朝换代首先要“易服”,不断地修订服饰制度,把服装“治理国家,维护统治”的社会功能看得很重,但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祖先遗制,特别是对“周礼”(周朝的冠服制度)极为尊崇。在五千年的服装史中,虽然多次受到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甚至像元朝和清朝那样,被少数民族统治,但中原的汉民族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博的胸怀,不断吸纳异文化或异域文化之精华,不断丰富和发展,始终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其内在原因恐怕与中国较早进入封建社会,又较晚脱离封建社会有关。这使整个中国服装史的演变过程基本上沿着一条线发展,这条线就是“保守着前开前合、含蓄宽松的直线裁剪的宽衣文化形态”,其造型、

16

结构上起伏不大,个性十分鲜明。进入20世纪以后,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伴随着反帝、反封建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人先是被动地,后来又主动地接纳西方服饰文化“与国际接轨”,形成现代这种“国际化”的服饰文化。 

西方服装的变迁过程可归纳为从古代的“宽衣”,经中

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以后“窄衣”文化的发展这样一个明显

的大起大落。这与主宰西方服装文化的民族之变动,文化中心之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古代的“宽衣文化”,是指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古代诸文明所创造的服装文化。其经典即古希腊、古罗马的服饰文化。这是西方的“古典”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基础。从服装上看,那是“一块布的艺术”,是披挂式和贯头式结构的经典。同样是“宽衣”,但与中国相比,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完全不同。  

  进入20世纪,西方人一方面通过殖民运动向外扩张,把西方的窄衣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同时,也受到世界其他文化的冲击,尤其是来自东方的直线裁剪的宽衣文化的冲击,于是,又出现对“非构筑式的追求”——解构主义倾向。东西方文化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共同形成各种国际化的潮流。   

  (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共同点 

尽管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各自的地域环境中创造了不同

17

的文化形态,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创造了不同的服饰文化。但是,作为共同居住在一个地球上的人类,面对着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生存问题,其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也具有同样或类似的阶段性。表现在服饰文化方面,除了上述诸多相异之处外,也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在

服饰变迁的规律上被总结为“无缘类同的规律”.

1.服装的社会功能 

  服装是人对自身形体的一种包装、装扮和装饰行为,包括直接对肉体进行装饰加工的“裸态装身”和用自身以外的材料对肉体进行装饰的“覆盖装身”。前者又包括彩色画身(或称作“人体彩绘”)、文身(刺青、瘢痕)和各种人体变形;后者则指各种衣物对人的装点。这样的行为在地球上只有人类才有,这是人类在自身的进化过程中,尤其是在群居过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社会角色而创造的。因此,服装从一开始具有生理防护功能的同时,就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 

  人们通过服饰这种人体的外包装物向社会传达各种信息,如穿衣者的社会所属、阶层、等级、富有程度、文化水平、审美趣味等。用服饰的象征、标识作用来区分不同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规范社会集团组织体内部的社会分工和责任这一点,中国和西方是一样的。 

2. 服装的装饰审美功能 

18

  服装的装饰审美功能是人类穿衣行为的原动力之一。这种美化自身的原动力又可追溯到人类两性相互取悦、相互吸引这种最为原始而又是永恒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社会需求。

“人为悦己者容”,就是说人装饰美化自己就是为了取悦于自己喜欢的异性。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各国,人同此心。尤

其是同处于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更是以同样的心态在不懈地

为悦己者做美化自己的努力。这种美化的标准因文化形态、时代、地域环境、风土及生活习惯而不同。如西方人非常现实地(或写实地)把体现女性美的部位锁定在纤腰和丰臀上,而中国人则把目光专注于女性的纤足上。
      
 3. 服装的容仪功能 

  服装的容仪功能是其象征、标识功能的延伸,这种功能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稳定社会秩序、规范行为的重要作用。把服饰看作一个人能否立足于社会的大事。自古以来,中国人在自己创造的文化形态当中,形成了一系列伦理规范、着装规范和行为规范,正是这些规范,限制、制约并塑造着中国人的形象和生活方式。同样,西方人在自己的文化形态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伦理要求,有自己对于着装的容仪标准。这些也同样支撑着西方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秩序,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尽管中国和西方所形成的这些规范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但其出发点和所起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19

  4. 服装的形态构成 

  从中、西方服饰的形态上来考察,可以看出,在这方面也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   

中国的衣服虽然总体上是宽衣形态,但在这种宽衣当

中,也有窄衣,如与发达的中原汉民族那种宽衣博带相比,

北方游牧民族的衣服就相对较为紧窄。不仅衣身较窄,而且袖子也多是紧身的筒袖,这一点与西方发达的古罗马文化那种宽衣文化与北部日耳曼人的窄衣文化所形成的对比十分相似。   

  从衣服形态的进化过程上看,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革,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又从繁到简的变迁过程。 

  5. 服装的实用功能 

  服装除了上述的社会功能、审美功能、容仪功能外,在人类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时,还必须具备防暑御寒的防护功能和对于人类的各种生活行动的适应功能,这就是一般说的实用功能。这是人作为生物个体生存之必需。在这方面,虽然中国人和西方人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有许多不同,但其出发点和效果是一致的。   

总之,20世纪以前,中国与西方世界几乎是在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各自发展着自己的文化,两种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

20

差异是必然的,这正是双方相互学习和互为补充的基础。我们在看到两者差异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两种服饰文化之间也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这是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共存、共荣的基础。 

(三)比基尼与旗袍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让人惊讶与惊叹。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最重要的是守礼。中国从古至今一直是一个含蓄的国家,古代有女子不露臂,不露腿,不露脚,否则视为不合礼仪,严重者被视为不洁。而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礼仪只要优雅得体即可,旗袍作为中国女人最性感,最优雅的服装,诠释了女人刻在骨子里的美丽,旗袍之美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尤其是异性为最。在帖子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国男人对旗袍女人的钟爱,堪比外国男人喜爱穿比基尼的女人”,那到底外国男人有多喜爱穿比基尼的女人呢?

比基尼,一个性感暧昧服装的代名词,它美的裸露,比基尼是外国女人性感、暧昧的服饰,欧美女人身材大多曲线比较完美,该凸的凸,该凹的凹。中国男人大多觉得穿旗袍的女人是最美、最性感、最妖娆、最迷人的女人,而外国男人觉得欧美女人穿比基尼就是性感迷人;中国男人觉得穿旗袍的女人勾人魂魄,外国男人觉得欧美女人穿比基尼能让迷离瞬间之动魄。21

旗袍,能勾勒女子完美身姿,从正面和背面看没有一丝一毫的不雅,完全符合中国传统观念的内敛、含蓄美;从侧

面看,旗袍能完美勾勒女子凹凸有致身段,前凸后翘,女子身材被描摹的勾勒的完美无缺,侧面的开衩,隐约着女子若隐若现的玉腿,朦胧、修长,比女子裸体还要诱惑人,这也是中国男人钟情旗袍的原因。而比基尼,一个大胆却又将女子身材曲线毫不尴尬的描绘出来,它仅用三点一线来遮羞,大胆的裸露,与中国的含蓄内敛背道而驰,反而将西方的开放因素引用到极致,大胆的表现女人的美,所以外国男人对穿比基尼的欧美女人尤为钟爱。

中国男人对旗袍女人的钟爱,堪比外国男人喜爱穿比基尼的欧美女人。中国旗袍,温婉含蓄、内敛、美,比基尼,大胆、裸露、奔放美,各有各的特色与风格,但旗袍的美,更能将女子的美诠释完美,朦胧、婉约、优雅、性感、端庄、知性……旗袍,是一种古典与现代,时尚与流行完美融合的美,它更符合新时代潮流。我想,大街上出现一个身着旗袍的女子,肯定会博得人们的羡慕、欣赏、赞叹,但大街上若出现一个身着比基尼的欧美女子,在中国这个含蓄内敛的国

度,欣赏或许有,但羡慕与赞叹就难说。

 

 

22

.读书会的旗袍故事

时光走了那么远,山也老了,水也旧了。一切都只留下泛黄的回忆,而经典的衣裳,却永远的留了下来,温暖着我们心里最深最柔软的记忆。

    花样的年华,梦样的迷恋。旗袍的妩媚在海派文化的碰撞下,引领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海派旗袍的顶峰。一袭飘逸的旗袍,藏而不露,却又性感妩媚;中西合璧,却又风情万种。时尚而又传统;古典而又海派;养眼而又不张扬;优雅而又不陈旧。

书友们还记得这个照片场面吗?这是201712日,雅集压轴大“戏”,在《江南雨》的音乐声中拉起帷幕,我们29位书友穿着丝绒的、棉麻的、真丝的、淡雅的、艳丽的旗袍出现在时光的报告大厅,顿时掌声四起,连续不断。各种布料,各色花样的旗袍宛如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让人沉醉其中,心驰神往。楚楚动人的我们,化着精致的妆容,挽着高

松的发髻,穿着素的、艳的旗袍,或温婉、或妖娆、或端庄,风姿楚楚的伫立着,有江南女子的柔美娴静,又有北方佳丽的高贵大气。一个个宛如民国的江南女子,浅笑低眉间都是温柔,举手投足间尽显风情。

旗袍是一件很独特的衣服,真正穿上它,我才懂得了它

23

非同寻常的美,不仅显身材,而且时刻提醒我们去注意并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提升内在。穿上旗袍,让我们真正享受到了生活的另一种慢味道;穿上旗袍,让我们自信满满的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这就是我们时光读书会的旗袍队,说起这个队我就想多说几句,这个旗袍队既是读书会的一道风景,更是原平的一道靓丽风景,是我们优雅大气的会长小平在去年的10月下旬组建的,组建后会长为我们联系了文化馆的排练场地,请来了旗袍协会的王先婵老师为我们指导,请来了对舞蹈很有研究的谢美琴老师为我们编舞,还请来了市第一届“百花旗放”旗袍大赛的冠军樊雪给我们领步。两个老师都已年过半百,但是背不驼腰不弯,双目清澈、身形纤巧,走起来特有范儿。我们跟着老师们开始学习走猫步。她们从音乐踩点开始,告诉我们怎么起手、架手、再放手,左脚后跟对着右脚尖要相距三寸,胸要挺起,肩要打开,从手、眼、身、法、步等一一耐心教起。

每天1830,我们从单位、学校、公司、家里……各种场合走来,聚在一起,练台步、练动作、练表情、练仪态……我们是孩子的妈妈、男人的妻子、厨房的主角、单位的半边

天……我们有多忙有多累我们最清楚,上班下班,洗衣做饭,接送孩子,照顾父母,淘宝购物,微信QQ……很多人说,

24

 

我们活在一个如此匆忙和浮躁的时代,哪里能容得下旗袍的斯文和雅致?可是,时光读书会容纳了我们,给了我们这片美丽新天地。我们凑在一起,努力的挑战着自我,坚定不移的为了旗袍,放下一切,婀娜曼妙┉┉这里面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小平对大家的鼓励和付出,书友们的精诚团结,真正体现出了我们时光读书会的精神。加入时光读书会的旗袍队,也圆了一次我的旗袍梦┉┉

.民国女性的旗袍风采

 

民国,一个旗袍盛行的时代,涌现出了很多卓越的女性。她们的独特魅力与旗袍这个女性名片是分不开的。

旗霓嘉影 孟小冬

1、在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问世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她。她的名字只有在那些关于《梅兰芳》或者《杜月笙》的传记中偶尔出现。但现在,通过陈凯歌的那部电影,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开始注意到这个闪耀着奇异光辉的名字。她的绝世唱腔,她与梅兰芳、杜月笙缠绵悱恻的动人爱情,她的真性情与绝世的美貌,让她注定为世人所注目。她是梨园的“冬皇”,她就是绝世名伶——孟小冬!

赵一荻

25

2、如果说,20世纪除了战争之外还曾留下玫瑰的话,那么,“少帅”张学良与“赵四小姐”赵一荻无疑是其中最绚丽的一对。很多女人都会爱上张少帅,但能没名没份地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过几十年寂寞幽禁生涯的,只有赵四小姐。张学良与赵一荻延续70多年的真挚爱情,堪称中国20世纪的爱情神话。如果不遇到张学良,赵一荻会有一个什么样完全不同的人生,如果没有赵一荻始终陪伴左右、相濡以沫,张学良将怎样度过那孤寂的软禁岁月?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事实是他们相遇了,相识了,相爱了,共同走过了漫长的人生岁月。

      唐瑛

3、六十年前的上海百乐门舞厅(Paramount),号称“远东第一乐府”。而有一个曼妙女子时常来此跳舞、消闲、挥洒青春,她就是唐瑛。当时,在交际场上风头最足的她与陆小曼被并称为“南唐北陆”。但现在,陆小曼因诗人徐志摩而被人熟知,而唐瑛的面目渐渐隐匿于浮世风霜。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唐瑛虽美,但毕竟没有轰动性太强的婚姻史。                   陆小曼

4、如果说“南唐北陆”中的唐瑛是男人心中的朱砂痣,那么陆小曼便是那床前的一抹明月光。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不是玫瑰,却比玫瑰美艳动人,她是一汪碧海,澄净透明却又深广难测。她可以在任何一个时代兴风作浪,她可以挑起所有男性潜藏的热情与欲望。

26

凌叔华

5、如今,知道凌叔华其名其人的并不多了,但她却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文坛三才女”之一。凌叔华学养丰厚、文才画禀皆长。在写文作画与处世待人上,凌叔华都以平和、温婉、淡雅著称。她用女性特有宽厚与温润看世界,也用这样的心态对待她周围的人们。林徽因

6、林徽因曾为徐志摩写诗,说他是人间的四月天。事实上,在当世男人的心中,她才是他们的四月天。她的美貌、她的才情以及她惹人怜惜的小性情,这一切都让人心动不已。林徽因是一个有着卓越才华却也有普通性情的女子,三个杰出而优秀的男子成全了她的美丽。

张爱玲

7、古人云:“传奇者,因奇而传。”对于传奇,张爱玲有自己的说法:“书名则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遍人,在普遍人里寻找传奇。”其实,传奇无需寻找,张爱玲便是。她的一生坎坷曲折,犹如一卷长篇传奇,而她的文字也宛若金针,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读者的心头。王映霞

8. 没有郁达夫,就没有王映霞。王映霞一生的是非功过,都和那位文学才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幸福是因为郁达夫,不幸也是因为郁达夫。这

27

么说或许有点偏执,但事实的确如此。王映霞与郁达夫的传奇恋情,在民国时期已被传为佳话,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但这段才子与江南美人的轰烈爱情却最终以悲剧草草谢幕。

殷明珠

9、自小就容貌出众、洋气十足的殷明珠,被中学同学们称为时髦女士,闻名上海。后来,这位时髦洋气的美人又成为上海滩女明星第一人,改变了当时电影多男扮女装的局面,中国电影也由此开始了由女性担任女主角的历史。孙用蕃(左)

10、民国期间,上海滩有两个很出名的七小姐,一个是孙宝琦的七小姐孙用蕃,她就是张爱玲的后母;而另一个七小姐就是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闻名整个上海滩的盛爱颐。盛爱颐以“盛七”闻名,她在与宋子文的恩恩怨怨中尽展个性,在中国第一桩女权案中大显风采。这样一个出生在盛世豪门的女子,竟然还拥有着如此大气勇敢的性情,这不得不算是旧上海的一个传奇。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做分享,下面我们把张爱玲分享一下。

旗袍文人张爱玲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9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28

张爱玲的旗袍和她的作品一样,非常有个性,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她的每一件旗袍都是原创,都有她灵动的思想飘逸其中。张爱玲的作品有一种读过之后就无法抗拒的魅力,有着类似《红楼梦》和《金瓶梅》一样的绝大吸引力,你读着读着就会沉浸进去,去触摸她笔下那个阳光阴冷、朱漆斑驳却又响着电车铃声的奇怪世界,男男女女既陌生又熟悉,他们自私得令人厌恶,却又愚蠢得令人同情。她不同于萧红《生死场》那样来自中国底层的酷烈和粗鲁,也不同于冰心永远的童话格调,更不同于林徽因那“人间四月天”的明朗纤细。张爱玲身上有着女性独特的聪明和感性,更有着男人都罕见的好奇心和控制欲,她要的不是某一种风格,而是一整个她统治的“世界”。

张爱玲的小说,如那篇轰动一时的《金锁记》,氤氲着鸦片烟的云遮雾罩,夹杂着闾巷里弄里的细雨青苔味儿,麻油香,汽笛声,霓虹影,高雅的钢琴,俚俗的申曲,都是她的世界。你可以想象出一个穿着滚花绣边旗袍的女子,坐在黄包车上疾驰而过,一边饶有兴致地打量那个光怪陆离、新旧夹杂的世界,一边给那个世界打上“没有希望”的悲观标签。张爱玲喜欢上海,大上海也喜欢张爱玲的小说,她们一开始就是不可分割的一对儿。

29

读张爱玲的作品,甚至有一种读民国版《百年孤独》的感觉,你感受不到欢愉和快乐,照不到热烈的阳光,吹不到爽快的凉风,一切都氤氲在老上海的脂粉味、霉烂味、汽油味、奶酪味中,浓的化不开,一切都不美好,但一切都没有什么可批判的,这就是最真实的人间。林青霞曾经说过,她读了张爱玲的小说,才知道上海是什么样子。

傅雷也曾评价,在张爱玲的小说中:“青春、热情、幻想、希望,都没有存身的地方”,其实,这和张爱玲的身世经历有关,她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是张佩纶的孙女,有一个满清遗少父亲,一个新派留学的母亲,她从北洋时期,到抗战,到内战,再到新中国成立,新与旧的冲突贯穿了她一生。她见惯了一代一代人的沉沦和惘然,所以她潜意识觉得人生并不能自主。

我们无法苛责张爱玲的人生选择,以及她的文学创作风格,在那个时代,她已经是女权主义的真正先驱了,她的小说曾经风靡一时,她不但用稿费养活了自己,还先后养活了两个男人,那两位男人在学术和文学的造诣,都比不上张爱玲。号称独立的萧红,终生离不开男人,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一切学术也得和梁思成先生编织在一起,贤妻良母的杨绛老师,最出色的作品也离不开钱钟书先生的影子。唯独,张爱玲,不因任何人而成名,只靠她自己的生花妙笔。30

张爱玲不仅本人穿旗袍有讲究,就连她的作品里也有许多旗袍女性演绎着不同的生活,在我们阅读她的作品的时候,通过品味主人公着各种旗袍描写,来揣摩人物性格命运。她将旗袍作为笔下人物命运的外化,以细腻的笔法、冷淡的文字,将骨子里的苍凉贯穿笔下的女人,印证了“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从 《更衣记》中,清清楚楚的介绍满清乃至民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到《童言无忌》的《穿》中道出自己对“穿”的理想,对“穿”的诠释,

“我只知道坐在第一排看武打,欣赏那青罗战袍,飘开来,露出红里子,玉色裤管里露出玫瑰紫里子” “再没心肝的女子,提起去年那件锦缎长袍,还是含情脉脉的”。

张爱玲将各种色彩斑斓、款式多变的旗袍服饰展示,她在乎旗袍服饰的本体特性,在她的作品里旗袍成为作者和小说人物的身份、心理、性格与命运的外化,成为诠释人物存在的方式, 这使她的小说绚丽多姿,风味迥异。也正是这点,旗袍在她的作品运用人物服饰中,在修饰人物,充当人类遮羞布的同时,又赋予新的生命,新的用途。她飞出了鸳鸯蝴蝶牌的窠臼,用传统中国的旧文化撑起了新文学的内核。

31

 

旗袍奇人——宋美龄

 

我们今天解构旗袍,不得不提及一个女性--宋美龄女士。她的名字几乎与旗袍不可分割,她的外在美与旗袍完美结合,她就像镶嵌在东方旗袍上的一颗璀璨 明珠一样熠熠生辉。她接受的完全是西方文化,却拒绝西方所有服饰。是她把旗袍推向了世界,让世界惊艳了东方女性之典雅;是她把西方文化元素,无缝植入东方旗袍;是她把这一东方服饰自然融入一种高贵的特质;她就是一张旗袍的名片,为旗袍竖起一道跨世彩虹……

宋美龄(189735日—20031024日),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生于上海。中华民国第一夫人、蒋介石妻子。

她一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但更钟爱穿旗袍。她的衣柜里清一色全是旗袍,因为她喜欢旗袍哪凸显东方女性美的特点。但她一生的精致是传为佳话的。由于时间关系,这里我们只讲她的“一生精致,永不卸妆”。她对自己身材的严苛,她的自制力、坚持与深厚的文化修养,才是她作为时代女性的核心灵魂,永远把最得体的自己展现给世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这样说宋美龄:一位乱世美人,以女性非凡的情感,影响了

32

千世界。每一个接触过宋美龄的人都会用精致来形容她,精致的容装,精致的衣着,所以有了精致的人生。宋美龄一生恪守的信条是永不卸妆。据说连蒋介石都没有见过她的素颜。宋美龄对于所有女人最大的启示也许就在于:永远把自己最美最得体的一面展现给世界,打动了自己,才能打动世人。

1943218,宋美龄受美国国会的邀请,分别向美国参、众议院发表演说,成为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的第一个中国人。美国《新闻周刊》对宋美龄的演讲作了详尽的报道:她身着一件紧身黑色长旗袍,开叉近膝,平整的黑发在颈背稍稍卷曲,她没有过多的装饰,手上戴着朴实的玉石,但纤纤手指涂得鲜红,脚上是透明的长筒丝袜和轻便的高跟鞋。一上台,众人便被她的着装惊艳了,随即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还未开口之前,宋美龄便以不俗的品位气质打动了世人,华丽而不奢侈,高贵而不炫耀,既有贵为第一夫人的雍容,却不失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朴素。她把旗袍穿得令全世界动容。世间那么多穿旗袍的,也只有宋美龄能把旗袍穿得如此动人心魄。美国《生活》周刊的一位记者写到:议员们全都被夫人的风采、妩媚和气质吸引了,目不转睛的等着夫人的演讲。这次演讲极为成功,整个美国都沸腾了,各界美国精英纷纷写信向宋美龄致敬,各类大学、社会机构都请求宋美龄前往演讲。美国总统罗斯福则答应以上帝允许的速度尽快向中国运输抗日美国救援。美国总统夫人埃莉诺动

33

情地说:当我看到蒋夫人身着旗袍,沿阶梯缓缓走向讲台时,我不得不为她动人的气质感到荣幸之至。而当她演讲时,她又俨然像一个斗士。服饰衣着永远是一个人的第一气场,在舞台宴会上,更是堪称一个人不开口的利器,是一个人能否成为舞台中心人物的切入点,它往往代表着此人的气质品味。宋美龄无疑深谙这个道理。无论在哪里,她都穿着精致而庄重的旗袍,其优雅得体的气质更是展露无疑。所以宋美龄经常能凭借自己的着装,在尚未开口时,便成为闪光灯聚焦的中心,让所有人的眼睛都围着她转,而她的一言一行便足以产生巨大影响力。而这所有的一切,同样都是以宋美龄的旗袍为起点的。当丘吉尔与蒋介石的谈话陷入僵局时,宋美龄曾与丘吉尔单独会面,对于这次会面,丘吉尔印象极为深刻。这位高傲的英国首相后来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宋美龄是他在世界上最欣赏的少数女性之一,她的矜持与妩媚,都极为让人动心。展现宋美龄矜持妩媚的最大媒介,便是她的旗袍,丘吉尔对宋美龄的着装评价极高,他说:夫人的着装极为潇洒合身,非常特殊亦极有魅力。在西方大男子主义环境下,谁会忍心拒绝这样一个富有魅力的女人呢?首相如此,其它官员更不在话下,全都拜倒在宋美龄裙摆下,像仰望教母似的仰望着这位中国夫人。美国将军史迪威写到:在开罗会议期间,宋美龄穿着一件绣着金色菊花的紧身黑缎旗袍。她尽力以她那优雅举止和旗袍开叉处一闪一闪地露出的匀称的腿来吸引与会者

34

的注意力。据说,当时所有的与会军官都被宋美龄气质所惊艳。一位记者说,宋美龄极其善于通过着装来施展女性魅力,且拿捏有当,不会过于保守,也不会给人轻浮之感。在宋美龄一生中,凡大型国际舞台与会议,她精致的衣着与装束,每每都成为她取得焦点的杀手锏。连蒋介石都感叹:夫人的力量,抵得过二十个陆军师。宋美龄毕业于美国著名的威尔斯利女子学院,也曾下大力气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她博览群书,学贯中西,精通六国语言,谙熟钢琴演奏,擅长演讲,在国画方面造诣也颇深,还写得一手好字。长年积累的知识在她身上化为融汇中西智慧的女性魅力,而这种文化积累,才能让她轻松驾驭精美的旗袍,在世界舞台上博得眼光。

 

 

中华民国是我国历史上很特别的年代,也是最迷人的乱世,更是才女大爆发的时代。既有前事古典之美,又兼具海外西式文明,旗袍红唇和高跟鞋构成了这个时期最艳丽的社会基调,一段段旖旎往事,铸成了历久弥新的清丽传奇。也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那个年代经济,文化,教育远没有现在发达,却才女济济。我看这不单单是教育的问题吧?现在教育倒很发达,但才女不见得多啊?大家觉得呢?我觉得或许很有可能与旗袍有一定关系。

35

 今天,与民国相比,不可否认,早已是繁华盛世。然而,与民国相比,我们的灵魂却不够饱满。走在嘈杂的人群中,又有谁会去欣赏一枝花,留恋一条金鱼,写得一手毛笔字?谁会专心品读一

 本好书?谁会费神费心为自己缝制一身花衣?又有谁肯做一次只穿旗袍的时尚佳人?如今,当我们只是一味追逐着一时之美,只是纯粹追捧着世风的流行,竟然将中国女性服饰的灵魂误读。当一个民族连女性服饰都没有了传承,我们只有匍匐在日韩欧美的风尚边缘,慢慢地弄丢了自己。那些曾经统领过一个时代的旗袍服饰却渐渐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消褪,虽然还有零星服务行业的女子依旧穿在身上,但那是捆绑于商业利益的穿戴,早已经失去了它真正美的含义。但身着美丽旗袍的民国女子,用自己动人的故事向我们证明着一个真理,民国旗袍的美和痛,无论如何都是迷人的。她就像一个曾经落魄王妃的倩影,在历史的烟尘中,凝眸含笑间,依旧楚楚动人。当我们站在一段历史的彼岸,一次次回望那些珍珠般的记忆,当越来越多精神枯竭的人们向她回首时,让我们再做一次挽留,并希望也能从那个时代,汲取一些养料,以此来抵抗现世的物欲横流。透过流年的轻纱,去品读旗袍,目所能及的不仅是古典唯美的诗情,女子如水婉约的情怀,流溢出雅致华美的画意。无论岁月如何变幻,旗袍依然会摇曳生姿,历史的经典无可超越,也永远是一种割舍不了的情结。

 重新拾遗这张中国服饰名片,让东方旗袍绽放出时代的华彩乐章!    

编辑:白鹏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山西范亭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原平市前进西街1987号 电话:0350-8222205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