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有情 取长补短助提升
张振国
自从程校长、常校长来范中以后,我们范中就非常注重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两位校长就经常强调教师要多听课,尤其是我们年轻教师要多听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要多听其他学科教师的课,听课后要进行反思、探讨。这次,学校组织第六届“范亭杯”课堂教学大赛,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全程听课,我觉得这就是学校对我们的照顾,这是学校给了我们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提高的机会。对于这样的事情,我当然是喜不自胜的。不过,由于课程安排问题,我没有完成学校“全程听课”的任务,下面姑且就我听的几节课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吧!
心得一
大胆放手更是爱
传统教学只注重教师的“讲”,而轻视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基于此,我们学校试行了“三层教学”教改活动,每节课前十五分钟为前测时间,主要是让学生活动,或做题,或讨论,或预习,或自习……总之这十五分钟是学生自主的时间,老师不能用来讲课。这是一次尝试,更是一种创新!
这次教学大赛,学校要求每位老师都用“三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说实话,我首先关心的是每位老师能给学生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因为我相信学生是有潜力的,尤其是考进范中的学生,因为我相信,大胆放手更是爱。
在我听的课中,
其他老师的课堂上也有学生活动,只是我觉得,上面四位老师课堂上的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比较突出。有人可能说,学生活动时间长,老师几乎没说什么话、没做什么事,似乎失去了教师的应有作用。可我说,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不就是为了纠正传统教学的弊病吗。你让学生活动,他们就有了空间,难免控制不住。这时候我们教师就得出场了。让学生活动,不是漫无边际;让学生活动,不是教师一言不发。新课程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但是教师也得在课堂上视情况进行点拨。
心得二
创新型的应试课堂不可少
传统教学是教师书写教案,按教案进行教学;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程式(教案)学习,没有自由选择权、质疑权。传统教学中的教是满堂灌,学是被逼学;教是教师的事情,学是学生的事情;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台下听得是昏昏欲睡。教与学是两张皮,现在,范中试行“三层教学”模式,虽然也有教学设计,但是,因为它有前测题,形式就与过去的不同,但是,前测的目的是要测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师根据前测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前测题做到彻底熟悉、心中有数,并且要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预设出自己的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想出应对措施,这样的设计,既能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的储量,又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二得——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我觉得,这就是创新性的应试课堂!
这次教学大赛的课堂,全部按照“三层教学”模式进行。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