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选了该诗。其中“省”字解法颇有新意。
旧教材解作“约略”,大意是说汉元帝从画师所画的图形中约略识得昭君的美貌。
而今新教材该字解作“曾经”,那么意思就成了画师曾经识得昭君的美貌。
解法一改,大有深意。
画师识得美人面,与下句“环珮空归月夜魂”没什么关系。而由“环珮”句可知“空归” 是结果,是因元帝不识春风面所致。 即因元帝不识春风面故昭君不被元帝宠幸,从而远嫁朔漠。而元帝之不识又是因为画师作祟。王安石一首诗中曾写道:“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以及“枉杀毛延寿”句。所以,新教材把“省”解作“曾经”就很有意思了。
画师识得春风面,言外之意是有人不曾识得春风面。这个人,就是元帝。元帝不识春风面,故昭君远嫁朔漠。
昭君命运之令杜甫痛心的,也正在此。
试想,“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的昭君之美“尚得君王不自持”,那么昭君之美被赏识就是必然。被赏识,昭君的命运就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成“玉环第一”也未可知。然而可悲处正在这里,作者愤愤不平处也在这里。
平庸而不被赏识是正常的,出色而不被赏识是可悲的。公认的,是昭君;作者默认的,是自己。
这是一首怀古伤己,悲叹怀才不遇的千古名作。
至于说“省”字,“画师识得”解作“君王不识”,在古今诗文中并不鲜见。如杜甫的《客至》中“但见群鸥日日来”说的就是不见客人来的意思。诸如此类。
可见“省”字解释一变,诗歌之婉曲,诗人之含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句功夫,可见一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