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范亭中学刚刚诞生后不久的1946年11月间,国民党当局错误地认为内战条件成熟,公然调集大军围困党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根据上级指示,延安部分人员开始疏散,范亭亦离开延安到绥德刘绍庭家中暂住。1947年3月间,胡宗南部进攻延安,续范亭在3月下旬渡河到临县碛口附近的后山村暂息。
范亭在后山住下的第二天,就听说有个穷人偷了人家的东西,跌到岩下摔死了。续范亭听到后感到蹊跷,派人去了解情况。经调查方知,原来这个死去的穷人既没有偷东西,也不是摔死的。而是本村富农陈廷甫的儿子、民兵小队长陈探大将他打死,把尸体推下崖底并故意散布谎言说是自己寻死的。陈家在村中是富户,觉得财大气粗,称王称霸,做了不少坏事,村人敢怒不敢言。作为边区最高行政首长的范亭听后非常气愤。它在
4月初范亭从后山转到临县甘泉村。这个村距临县城只有几里路,风光秀美,环境幽静,是很适宜范亭休养疗病的。他每当健康好转,就要出来散步。早于范亭到这里的,有延安诸公董必武、叶剑英、李维汉、吴玉章、谢觉哉、李木庵、张曙时等。他们均住甘泉后村,两地仅距一里多路,几位老人经常来村看望范亭,使范亭倍感鼓舞,精神上非常愉快。
随着陕北战事的紧张进行,兴临腹地亦常受美制蒋机的轰炸。范亭所住甘泉村遭受蒋机轰炸后,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病情加重。为安全起见,转移都督村居住。
一次老战友罗贵波带着毛主席的口信来探视范亭。范亭激动地说:“毛主席身体要注意,他太辛苦了。我病在这里,不能为毛主席分忧,毛主席还来信慰问我,”他还抱歉地说道:“党对我太好了,我病了这么久,花费党和人民的钱太多了,我很惭愧,没有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8月间,范亭病情突然恶化,诸老都来探望守候,极力劝慰。范亭紧握谢(觉哉)老的手说:“大局我看清了,我很乐观,望转告中央各首长珍重!”弥留之际,范亭根据形势需要和中央意见,以“至诚敬谨”心情重新拟就一封“入党遗书”。
范亭辞世后,晋绥边区所有机关、团体、学校、工厂部队一律下半旗三日,停止娱乐一周志哀。并由贺龙、林伯渠、习仲勋等20余人组成治丧委员会。葬礼由吴玉章主祭并步行送灵,杨明轩宣读祭文。从都督到墓地约四五里路,因刚下过雨,道路泥泞,河里又发了大水。农民们赶来抢修道路,架设浮桥,争抬灵柩。。。。。。送灵队伍长达数里,沿途扎了许多牌坊牌楼,人们高举挽词帐幔,上书“穷人的父母官”、“老百姓的恩人”、“清廉正直”、“中华民族的楷模”、“痛悼人民的亲人”等,不断加入送灵行列或在道路两旁垂首路祭,总数约3000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范亭遗体被移往太原双塔寺烈士陵园,供人瞻仰凭吊。
续范亭将军的一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追求真理、永不自满、心底无私、是非分明、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立身坦荡、肝胆照人、严于律己、勇于实践的光辉的民族典型。许多社会学中的理想化人格,均在他身上完美地实践了。范亭精神是一切有志于国家民族利益、人民福祉的后来者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愿范亭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千秋垂范!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