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写给续范亭的一幅条屏称:“土积而成山阜,水积而成江海,行积而
一篇日记 “西安事变”前后,范亭曾写了不少日记,其中
范亭一生的革命实践,正是力求不折不扣地把“无私”作为座右铭而贯彻始终的。他在研究佛学后认为:佛所以为佛,是因为佛“无私”,“佛若有私也居众人之列。”推而及之,“众人无私则是佛”。据此,他特意给刚刚出生的儿子起名为“大我”,不愿让“有私”的“小我”来羁绊。
一碗黑豆 1940年冬,日寇对晋西北发动规模空前的大扫荡,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续范亭将军带领行署干部星夜转移,肺病发作,浑身发烧,不停咳嗽,甚至吐血。当时最困难、最紧迫的问题是粮食问题。续范亭和战士们的伙食标准一样,一天只能吃到四两黑豆一顿糠。但就这四两黑豆,他也总是设法省下来,让警卫员郭兴送到后勤处,留给前方的战士们吃。一天续老把他节省下来的一碗黑豆交给警卫员送给伤员和病号。郭兴含着热泪说:“续主任,您已经三天没有吃一顿饱饭,您又吐血,这点黑豆您就留着自己吃吧。”而续老严肃地说:“我现在很好,老毛病了,吃什么都不管用,伤员吃饱了能很快恢复健康,上前线多杀几个小日本……”郭兴只好违心地把黑豆送给伤病员。
一块砖头 1941年初,续范亭将军病情不断加重,经常咳嗽吐血,“剖腹明志”时留下的伤口隐隐作痛。他用胳膊肘顶着痛处坚持工作。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差,贺龙司令员知道后特派人找来一盒止痛针给他治病。但他坚持不用。有一次,他的胃病又犯了,痛得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警卫员赶紧找来医生给他打止痛针。而范亭却说:“你出去找一块砖头,放在灶上烤热交给我。”郭兴按他的吩咐去做,把烧热的砖头用纸包好交给范亭。只见他解开衣扣,把热砖头放在肚上。一个多小时后,胃痛减轻了,范亭笑着说:“小鬼,土办法顶大用,把止痛针留给重伤员用,咱有这块砖头就行了,又方便,又管用。”从此以后,不管行军打仗,走到哪里郭兴都要背一块砖头。
一件大衣 范亭在延安修养期间,一位美国朋友前来拜访,谈话极为投机。当时适逢数九隆冬,寒气袭人,大雪纷飞。客人临走时,范亭竟将自己仅有的一件呢大衣从里屋抱出,准备送给对方御寒。郭兴硬是中途夺回,他哭着说:“续主任,这是您唯一的一点贵重财产,您送人了,以后可自己怎么办?”
一顿白面 1939年,晋绥边区遇到一场大旱,军民严重缺粮,行署上下均以定量黑豆充饥。范亭因有胃病,且身体虚弱,组织曾建议给他生活上适当照顾,想买点白面,但他坚决不同意。直到这年的5月间下了一场透雨,旱情缓解,他才同意吃了一顿白面。他对大家说:“我们是新政权,群众生活不好,对不起晋西北人民”。范亭在对待自己的生活小节上是十分严肃而自律的。作为革命的领导者,他对部属和周边同志的要求也是严格和认真的,这种要求还包含着他的组织原则和对晚辈的深切期待。
一份电报 在范亭身边曾经工作过的一位秘书,平日工作积极肯干,热情周到,令人相当满意。但有一次电台送来一份电报,正好几位青年约他去打篮球,他顺手将电报塞进口袋里,就先打球去了。过了几天,范亭找秘书来问:“部队来电报说没有粮食了,要求拨粮。这电报你见到了没有?”这时秘书才想起电报的事,急忙从口袋里掏出电报,抱歉地说:“啊呀,我给忘了!”范亭立即瞪着眼发了火,命令他“立正”站在原地,一直呆了几乎一个下午。事后这位秘书每天将应办的事写在一块铁片上,办完一件擦一件。范亭见他知错就改,表示赞赏。
一副药方 范亭在延安休养期间,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毛主席常常把自己因病服用的药品分出一部分来送给范亭,并嘱咐医院大夫给以精心治疗。有一次,范亭让警卫员到国际和平医院去取药,因取药心切,警卫员没听说完就骑马一溜烟跑到和平医院,一摸口袋,才知道没有带上药方,只好骑着马返回。刚到窑洞口,范亭笑着说:“郭兴,药没取来吧?”郭兴感到十分尴尬。范亭取来笔写诗一首:“只知马有腿,不知人有嘴,少说一句话,多跑四十里。”从此以后,郭兴做任何事都更为细心周到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