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
,我校“范亭大讲堂”第16期讲座在办公楼5楼录播一室举行。王全根老师做了《高中物理习题变式浅谈》的主题讲座。副校长王生,校委委员章海忠,教科所主任刘补田,宣传科主任武树荣及全校物理教师和教科所全体老师聆听了讲座。
讲座由张喜林老师主持,王生副校长为王全根老师颁发了第十六期“范亭大讲堂”主讲人聘书。
王全根老师,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现任教于范亭中学高三年级,同时兼任教科所副主任。从教近三十年,始终勤奋工作,开拓进取,成绩瞩目,既是教学骨干,又有学者风范。多次被评为学校、市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同时还被授予“国家级骨干教师”称号。
如何通过变式训练,创新教学、探源求本,适应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中对情境化学习的要求?王全根老师的讲座以物理习题变式训练的落实为方向进行了示范。讲座旁征博引,充实生动,引起在座教师的共鸣。
讲座第一部分,王老师首先阐明了“变式教学”的概念。他说,“变式”在教学中,是指抛弃传统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依据中学生求活、求变、求新的心理特点,通过变更事物的表现形式或变换观察事物的角度,以一个问题为基础进行变化、展开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达到知识的迁移。他认为,“变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新颖、多变、灵活、富于启发性的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维过程,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心情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
讲座第二部分,王老师首先强调了“一题三思”的过程:一是把题目中的已知和未知互换进行变化;二是思考此题有没有别的解法;三是改变物理环境,形成新的题目。然后通过电学中“移位”和“旋转”两个条件对基本“变式”进行了展示,他认为,通过变式,可以使学生对电阻的串并联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随着知识难度的逐渐增加,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也随之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和增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讲座第三部分,王老师通过“物块匀速运动,求动摩擦因素”、“转盘上物块转动”、“单摆的运动”等经典问题的变式,对高中物理的几大难点的突破点进行了梳理总结。
王老师的讲座紧扣教学实际,为我校深化课程建设,提高我校物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推动我校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发展书写了精彩一笔。讲座完成后,与会者进行了热烈讨论。
裴普卫老师首先发言,他指出,王全根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通过对习题进行多方位变式训练的总结,给我们的教学予以一定启发。裴老师认为,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变式训练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王老师讲座中提到的变式思想值得大家借鉴。 青年教师安瑞老师表示,听完王老师的讲座后要多看多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量,向王老师看齐,向王老师学习。丁润霞老师在讨论中谈到,习题课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王老师的讲座对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以及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解题技能的形成和智能的发展是有效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在每章节内容完成后应用变式训练进行拓展,至于进行多少种变式训练可以结合学情逐步深入。
张莉老师表示,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总结。总结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宝贵经验,优秀的教师总是重视总结、善于总结的,王老师的讲座就是学习的榜样。她认为,变式训练犹如茫茫学海中的“珍珠”,运用变式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巩固方法,更能启发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变式训练的培养,使学生在不同考试情境遇到“新”题时,总能够追根溯源寻到解题方向,明确解题思路,以“不变”应万“变”。
新入职教师杜泽新踊跃发言:王老师的讲座很具启发性,为自己习题课教学时间不够的困惑打开了新方向。他认为变式题训练有助于学生节省理解题的时间,在以后的备课讲课中也将尝试通过总结变式习题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刘补田老师对王老师的讲座进行了高度评价。他说,王老师的讲座在内容上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全,二是细。“全”表现在从力学到电学,从直线运动到曲线运动再到圆周运动,从静态到动态再到临界,从单个物体到多个物体,从重力场到复合场,题题典型;“细”体现在从一个图到一道题,从母题到子题,从一个力到力的分解,从一道题到一题多解到一次多问到一题多问,例例有效。同时,他还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表示,分析是为了交流,交流是为了借鉴,借鉴就是从中汲取养分,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此我们应该多学习,多反思,活到老,学到老。他说,学习是最便宜的投资,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学习成为一种美德,只有不停地学习,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高效工作。
章海忠老师从“三新”角度对王老师的讲座进行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新高考强调“情境”,“变式”就是“变情境”。从 “无情境不命题,无情境不备考”的角度出发,我们的教学一定要重视“情境”。所谓“情境”,就是“问题情境”。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读不懂题就在于理解错了题目的情境。王老师的这场讲座正体现了崔允漷教授所提出的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的思想,这种思想无论对于平时的教学、备考来说,还是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态度与责任来说,都是意义深远的。
王生副校长在点评中首先感谢王老师奉献了一场精彩生动的物理讲座。他说,王老师的这场讲座情文并茂、丰富多彩,尤其是王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其在课堂掌控上更具号召力、感染力,这一点值得各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他指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恰当合理的“走动”,会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关注,从而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其次,他从高考命题的产生过程谈起,强调了变式教学对于当前高考备考的重要性。他说,从王老师的讲座中可以看出其对教材内容在知识广度与深度上的把控能力非常强,他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物理习题的“深度游”。“一题多解”体现的是发散思维的培养,“多题一解”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是一种解题思想的升华,上升到了“方法论”的层面,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总结。王老师的讲座展示了他对物理教材的熟练把控,真正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功底。最后,王生副校长谈了自己对教学教研的几点建议:一是成立各学科大教研组;二是教科所在“范亭大讲堂”讲什么、教学大赛怎么搞、青年教师如何培养的方向上要把握好。他强调,范亭大讲堂形式要开放,内容要丰富,参与度要广。既可以是学术研讨、主题论坛,也可以是师生演讲、技能展示。如“三新”培训、提质增效、励志教育、生涯规划、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师生如何进行良性互动等都可以纳入“大讲堂”的课程计划。他希望,全体教师一起努力,科研兴校,把我们学校打造成学术型学校,让每个教师获得成长。
张喜林老师做最后总结,他说,王老师的讲座犹如冬天里的一杯奶茶,又暖又甜。在座的各位老师将会把王老师讲座中经典的例题、巧妙的方法、全新的理念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
审阅:刘彩萍
撰稿:武树荣
孙 磊
摄影:高斌杰
校对:李俊青
石素琴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