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日报》文化周刊讯:范亭中学是山西的一所名校,素有“南康杰北范亭”之殊荣,它是以被毛泽东主席誉为“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的民族“典型”续范亭将军名字命名的。自1946 年在战火中成立至今,已有67 年的历史了。范中校友会决定拍一部25 集的电视连续剧《拔剑长歌》和出一套《范亭中学系列丛书》(六卷)。《范亭中学文学作品选》是《范亭中学系列丛书》中的一卷,共收集了60 多位和范中有关联人士的文学作品150 多篇(首),计41 万字。他们中,有青春焕发的青年少俊,更多的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有的甚至已经作古。他们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学富五车的学者,有著作等身的作家。《范亭中学文学作品选》一书现正式由三晋出版社出版。
纵观所收作品,大都可读、耐读。曲润海先生是以写评论见长的,他的《矗立京华人未识》点评了石评梅女士的文学一生,有理有据,见解独到。杨建业先生的传记文学在全国很有影响,囿于篇幅所限,他的很见功力的长篇传记未能入选,但就所选的几篇作品中,其文学性、历史性、知识性可见一斑。
作为山西“山药蛋派”作家的杨茂林先生和郭书琪先生,他俩的小说《酒醉方醒》和《爷爷孙子颠倒记》都是写拜年主题的,刻画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反映世态炎凉,有异曲同工之妙。彭图先生以长篇小说《野狐峪》扬名,中篇小说《难以属归的小路》则以漫画的笔法,叙写了一位作家的心路历程,刻画了一群文学者的众生相,圣洁而疯狂,阴暗以至龌龊。女作家王海英的小说以细腻、柔美、深刻见长,刘勇则把惊心动魄的悲剧隐于略带幽默的叙述当中。
散文作家中,当首数身为山西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张锐锋了。他扯起“新散文”大旗,自成一派,动辄数万、数十万言,在全国颇有影响。他的《夜晚》是短篇之作,知识广博,想象力丰富,是他这篇散文或者可以说是整个“新散文”创作的特点。陈巨锁先生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散文很具功力,国学底子深厚,文字十分讲究,古色古香,煞是耐读。高芸香以写小说著名,但她的散文更有成就,本书所选的几篇,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她的散文写作功底。作为忻州市和原平市两级文联主席的王改瑛、郑建芳二位女士都是以描写当地风俗民情见长,前者荣获全国第二届冰心散文奖,后者担任《范亭中学丛书·范中往事》主编。
在范中的学生中,说周所同是新诗的领军者,应是当之无愧的了。近年来,他的诗收敛了当年全国获奖诗《随意道来》的血气方刚,返璞归真,变得平和朴实,把深邃掩藏在随意道来之中。雷霆则浓墨重彩,精心描摹家乡的官道梁,一枝一叶皆是诗,硬是把官道梁连同自己一起推向了全国。在古诗词写作中,马增祥一马当先,尤其是他的七绝,音韵铿锵,意蕴悠长。
本书还选了几位80 后、90 后校友的作品。张昌和张飞舟的文章虽说略显稚嫩,但简约中张显锐气,平实中展示个性。相对而言,王虎玮的《家乡杂记》更成熟一些,将热爱之情隐于不动声色的描叙中,行文老到,摹描精当。
《范亭中学文学作品选》入编作者应该都是在范亭中学工作学习过的师生员工。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有几位并不是范中的师生员工:一位是续范亭将军,他的几篇诗文分量重,影响广;一位是续磊女士,是续范亭将军的女儿,写了两篇怀念父亲的血泪文章;还有续将军的小儿子续大田先生的文章:还有高秀亭先生和郑建芳、杨妙川女士,都是对范亭中学有特殊感情和为《范亭中学丛书》有贡献之人,经校友会研究决定,以荣誉学生入编。
本书篇目以作者入学时间和班级为序,如入学时间和班序相同,则按姓名笔画为序。文革前有初中、高中之分,1969 年后只有高中,班级名称按顺序号排列,从1 班排到93 班。自1984 年起班级名称变更为以入学年份加班序,如1982 年入学的八个班分别为821 班-828 班。教职工以到校工作时间排序,其中原是范中的学生,将排入原班级。
入选师生的作品,原则上每人或短篇小说一篇,或散文一篇,或诗歌3-5 首;如果是国家级的会员,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或是荣获过全国大奖的,可选登中篇小说、散文一篇或短篇三篇;诗歌则可选登10 首。
本书编撰体例分人物简传和作品两部分。为避免支离破碎,作品不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评论等文学种类分别排序。
由于资料的匮缺,联络的困难,以及时间的限制,本书只是挂一漏万地收集了部分师生的作品,这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了。好在校友会表示:在不久的将来,还会继续出版《范亭中学系列丛书》第二辑、第三辑的。
《范亭中学文学作品选》是一本集文学性和资料性为一体的书籍,但愿它的问世,能对范亭中学的师生和文学工作者以及文学爱好者有所裨益。王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