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喜欢精读部分,泛读其余,这次学习,我精读了一篇文章,即
习近平1.5讲话从“建设大党”、“领导大国”这两个命题出发,针对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出六个要求,即“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丰富知识素养,坚持问题导向。”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方法,即“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要求做到三个“一以贯之”,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动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有一以贯之,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两个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实现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开创新局面”三大目标。学习这样的讲话,让我茅塞顿开,感悟很深。
“不会做饭就不会做官”,前几天跟一个教育家交谈,我惊讶地听到了这样一个论断。虽然觉得他有些片面,有些偏颇,后来觉得其中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1月5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逻辑思想严密,语言简洁美丽,色香味俱全,更觉得“治大国如烹小鲜。”
做饭是一个伺候自己或亲人的事儿,做官是一个伺候大家的事儿。从工作态度上来讲,一个连自己和亲人都懒得服务的人,如何去服务人民;从工作作风上来讲,亲自下厨,就是亲自动手,这样不但尝到了酸甜苦辣的味道,同时也知道了酸甜苦辣的原因;从工作程序上来讲,下菜单如同做规划,备菜品犹如做调查,点火等于发动群众,操作又如组织领导,装盘又如整理总结,品尝就是自我反思,上菜等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大文如大餐,丰富复精美,使我饥肠人,欲罢不能已”这是1942年延安整风时,续范亭主任学习中共中央规定的22个文件时的体会。今天品读了习总书记的讲话,接着去品读骆惠宁书记的讲话,再去品读李俊明书记的讲话,与续范亭同志有相同的感受。分析这些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比其中的差异。我惊讶地发现,习总书记作为一个大国领袖,他不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而是在引领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引领我们汲取中国5000年的文明,引领我们去反思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得失,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带领我们去贯彻和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我本想去寻找,习总书记怎样地出卷?省委书记和市委书记是怎样地答卷?最后的结果是三位领导都是答卷人,从而更深刻地领会到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自我定位。总书记和我们一起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的试场中,一起为历史答卷、为人民答卷,同科应考使我们真切地产生了亲近感和荣誉感。我们今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要牢记嘱托,开拓奋进,谋好篇、布好局,以答卷思维和奋斗精神投入到社会革命、自我革命和风险防控的伟大实践中。
总书记的讲话整体上可分为三大部分,社会革命、自我革命和风险防控。总书记的政治站位、历史眼光、理论思维、大局观念、知识素养和问题导向都需要我们模仿、学习并且看齐。骆惠宁书记和李俊明书记的答卷思维和奋斗精神也需要我们模仿和学习。我是一名中学校长,学校工作通俗的讲就是让学生得到铁饭碗,而要想有铁饭碗,必须把勺子掌握在自己手里,从这个意义上讲,二流学校的培养有饭吃的人,一流学校在培养会做饭的人。我们今后的工作就是要以“烹小鲜”的姿态做好每一件事,培育好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树立“烹小鲜”的态度,掌握“烹小鲜”技巧,为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奠定基础。
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开创新局面,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走好新征程、探索新路子、创造新业绩!把范亭中学办成单一县市生源山西省第一的学校,为县域高中学校教育“脱贫”和发展起好引领和示范作用。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