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嘉峪关之四:历史探迹

嘉峪关之四:历史探迹

2025年01月10日 08:21:01 访问量:52

范亭中学 刘彩萍

青海自古就是中西征战与和平往来的重要驿站。河西走廊至嘉峪关为最狭窄处,祁连山北与黑山南仅30华里,想到此,一些场景浮现眼前。

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道: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鹏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王维奉命赴边慰问将士,他的感觉应该迥异于守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历来以描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而被称道,那通常是外地人到塞外的新奇感觉。宁夏沙坡头有王维此二句诗,留影者如蚁附,很好地说明了人们的新奇,而长年累月生活于此处者,感想又会如何?此时仕途不太顺利的王维,不免孤独;而当时那些戍边将士们,又当如何?

边塞诗人岑参《逢入京使》回答了这个问题: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设想京都使者王维奉王命远赴西北慰问戍边将士,却倍感孤独,说明边塞将士并不是他的亲人他的牵挂;他的心思也不仅仅是慰问。他于此间,心事浩茫。好在他修道参禅,诸事还算看得开。慰问完毕返京时,恰逢岑参。王维回京,路途虽远,回家也是必然,只是时间早晚问题;那么岑参呢?

他东望故园,长路漫漫;细想归期遥遥。与京使王维相逢于马上;想着不能回家就修一封家书报一个平安,但是纸笔皆无,只好托他捎个口信。

两汉《战城南》这样写:

      战城南,死北郭,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嚎!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骁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能归!

我第一次读此诗,大约初中时。知道“乌可食”是什么意思,却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也没能透过“乌可食”看到为什么“野死谅不葬”,同时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让乌鸟为客嚎;大学时再读,才感觉铺天盖地的悲哀不由分说而来;今天思之,“朝行出攻,暮不能归”更让我悲情满怀。

这首诗权当下一首诗的铺垫,也许会更深切地理解“醉卧沙场”的深沉意蕴。

唐朝王翰《凉州词》云: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开始似乎有点及时行乐,但是美好马上因战争的到来而被打破。诗人说,即使醉卧沙场,也请您不要见怪,古来征战,又有几个人能够返回?悲慨中见豪放,沉痛中有旷达。两相比较,就觉得王维的情感缺少了大漠风沙的狂吹劲击,显得温婉许多,远不及岑参们“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意味深长。

而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则说: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暗云雪山,孤城遥望,百战黄沙,金甲已穿;然楼兰不破,誓不回家。豪情壮志,佐之以艰苦卓绝,自然见其大气磅礴。

前面两首都表现“不能还”的无奈,这首诗写“终不还”,显得主观果断决绝,思想境界自然又高一层。

      杜甫《兵车行》中有:

     君不见,

     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这就是青海古战场。他再现了《战城南》尸横遍野的惨境,解读了为什么要乌鸟为客嚎的问题。青海湖古战场的战争,从汉代打到杜甫所在的唐代已经是舞台依旧,主角配角走马灯般轮换,战争似乎密集如雨,而战后短暂的死寂令人窒息。

唐代戴叔伦《边草》,是又一种意味:

      边草,

      边草,

      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

       明月,

       胡笳一声愁绝。

野草枯尽,一年又一年,戍兵已老。山南山北,雪晴了又阴,阴了又晴;千里万里,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万千意绪,该怎么诉说?只好吹奏一曲胡笳,呜呜咽咽,愁绝!

     “边草尽”是时间角度,边草有尽而戍期遥遥;“山南山北”、“千里万里”是空间角度;“雪晴”暗含“雪阴”,“月明”隐藏“月亏”,是既有辽远的空间又有遥远的时间概念在。这样,时空的辽远与西北广袤无垠的大地迭加在一起,青海湖的战争不止和戍边将士归期遥遥相呼应。

这是距离王维和我们迢远的距离。而这距离,历代诗人们用他们的真实感受一一填补,使青海湖历史不再单调,文化不再荒芜;历史的蛛丝马迹借此忽隐忽现,最终成就魅力西北魅力青海魅力嘉峪关。

那么关于嘉峪关,关于青海,关于西北,万千委屈,尽在诗歌中矣!

编辑:范中宣传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山西范亭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原平市前进西街1987号 电话:0350-8222205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