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学做一名智慧的家长

学做一名智慧的家长

2017年05月04日 10:46:24 访问量:511

学做一名智慧的家长

范亭中学第一副校长  常玉玺

一、“家长”是一生最重要的职业

“家长”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职业,从孩子一出生起,你就成为了“家长”。这个职业是天然的,又是法定的。现在很多行业都要求先培训后上岗,而家长这个职业至今仍是“无证上岗”,几乎没有几个家长受过相关培训。独生子女往往成了家教的试验品,有些家长和老师相处、与孩子和家人相处时,常常表现得很“任性”。要当好一名“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培训,才能与时俱进。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孩子的成功、成才是家庭综合实力的体现。正如两国交战,我们只看到前方将士的搏杀,但战争的胜败取决于交战双方的综合国力。运动员在赛场上获得奖牌,后面有教练、队医等一大群人在共同努力。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

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要扮演多重角色。企业老板或普通员工都只是职业群体中的一分子,不管多么重要角色,都是可以改变,或是被他人替代的。而“家长”这个角色对孩子而言是唯一的,没人可以替代。父母愿意“投资亲子关系,孩子一生都能获得正面回报。”父母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投资不只是金钱,更需要爱心。

 

二、同学关系是影响学习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大多数高中生认为影响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并不是老师,而是同学关系。高中生大多数必须住校。一个班级尤其是一个宿舍的几名同学朝夕相处,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同学关系紧张,影响情绪影响学习。

在家里边吃住,养成了以个体为中心的生活习惯。而住校就需要很快适应集体生活。首先要懂得尊重他人。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不同,个人的性格有差异;来自不同的地区,语言有差异,生活习惯有差异。特别需要互相尊重。第二要改变个体生活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遵守作息时间就是以不影响他人的学习生活为基本的底线。第三、独生子女但不能有独生性格。同学就是兄弟姐妹,懂得忍让。不要恃强凌弱,不要得理不让人,学会宽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英雄”常常相伴而生,一个宿舍往往就是一个共同进步的集体。家长要特别关注你的孩子和哪些伙伴一起玩。

特别忌讳的是学生在校外租房,但家长并不能长久陪伴的情况。这不但会影响学习,还可能引起其他意想不到的问题。

 

三、要听出孩子的话外之音

上了高中,生理上属于“接近成年的未成年人”。一方面,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更强的独立意识,懂得父母的艰辛,懂得要自己努力。所以不要用简单的感恩行为(如洗脚)来教育他们,也不要用“现在不努力,一辈子吃苦”等来说教。这些道理他们都懂,多说只能引起反感。另一方面,毕竟还未成年,没有独立生活。他们对生活的不易往往来自书面的间接的认识。他们的自我控制力仍然不够强,坚持做事的毅力正在成长阶段。往往表现为道理都懂,总是想做,但就是做不好,或者说不能坚持做。

高中生跟家长说得话往往是“报喜不报忧”,甚至表现为明显的“撒谎”,实质上是不想让家长担心。但有时这样的表现蒙骗了家长,也蒙混了自己,成为成长路上最大的障碍。家长既不要“草木皆兵”地怀疑一切,也不是盲目相信。只是要多个心眼,要能听出孩子的话外之音,及时了解真情,及早校正思想,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最好的休息就是体力活动

孩子好玩是天性。如果一味沉迷于某项玩乐,一定会“玩物丧志”。但更多时候孩子多玩对身心发育、成绩提高有好处。玩有多种多样,玩电脑游戏、玩篮球、玩象棋围棋、弹琴唱歌、养小动物、制作东西,都是玩。高级的玩叫“开发智力”,普通的玩叫“积极休息”。孩子想玩,体力方面的玩,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可尽情地玩,既锻炼身体又娱乐身心,对高中生来说正好与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互补。不但应该鼓励,而且应该带着孩子玩,教给孩子玩。不必担心一个孩子沉迷于篮球,因为体力的原因任何孩子不可能长时间玩下去。而电脑游戏则不同,体力消耗太小,脑力消耗太大,眼力的消耗更大,往往是玩了很长时间也不觉得累。既起不到积极休息的目的,更起不到锻炼身体的目标。要说提升智力对高中生来说更是不值一提,因此除非有特殊爱好,将来准备从事电脑游戏行业,一般学生都不应该常玩,有智慧的家长更要想办法制止。

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去行走,带他去工厂,去农村,去了解社会。有条件要多带孩子去旅游,感受风土人情,体验人际交往,领略美好风光,见识更多知识,锻炼综合能力。

 

五、父亲对孩子的独有影响力

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明显有别于母亲,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体格发育。 跑、跳、钻、投、抛、攀、翻滚等游戏和探索类活动,能促进孩子的体格和大脑发育,提高抵抗力,而运动显然是爸爸们的强项,孩子和爸爸一起游戏,才会更有活力,玩得更“疯”。 

二是智力发展。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爸爸常陪伴,孩子更聪明,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三是性格塑造。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孩子如果只接受女性方式的教养,缺乏男性方式的陪伴,易养成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等特点,尤其是男孩子,更需要从父亲那里学习坚韧、大胆、果断、豁达、豪爽、独立等具有阳刚之气的品质。 

四是性别意识。父亲的陪伴有助于孩子适当而灵活地理解两性角色。男孩在4岁前缺失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会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表现;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易出现焦虑不安或无所适从等问题。

孩子的聪明妈妈影响比较大,孩子的性格爸爸影响比较大。父母要负起家庭教育的重任,孩子读书之后,爷爷妈妈外公外婆这一辈人的影响就应该逐渐淡出了。

 

六、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

家长普遍认为自己不会教育孩子,孩子只听老师的话。甚至很多时候,有意无意地暴露自己的“无知”。事实上,家长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就是家教失败的开始。孩子会利用家长的“无知”为自己的“学坏”提出不正当的要求。比如孩子想买手机玩,都说学习需要,但买下手机后99%是上网打游戏。许多孩子就是用“最正当”的理由要求家长满足自己干“最不正当”的事情的欲望。现代是网络时代,但网络是工具,不是玩具。

 

七、要多给孩子传递正能量

好家长的第一要素是做一个好公民,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言语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要起到表率作用。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进入上流社会,最低也要融入主流社会。那么家长就要给孩子传递主流价值观,自己要做符合主流价值的事情。

家长最忌讳把成年人的一些看法尤其是对一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消极看法讲给孩子,把对社会的不满带给孩子。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像个“老师”的样。你们的生活可以丰富多彩,但在孩子面前,你们的生活一定应该是绿色的,行为和语言是积极向上的。

没有敬畏心的人是非常危险的。要培养孩子敬畏规则的习惯。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奖励和惩罚是永远不变的,因为社会就是有规则的社会,在社会上违反规则你必然要受到惩罚。要想让孩子能经受挫折,你就要会批评他,否则他就没有心理承受力,即使上了清华北大也没有意义。

孝是教育之本源,不要因关心孩子忽略了父母,对长辈尽孝能让孩子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尊师敬长的美德。要把长辈和老人当教育资源,上上坟,回老家看看老人都是难得的教育。

 

八、优异的学习成绩是良好习惯的必然结果

好的成绩是由好的学习习惯换来的,而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是好的生活习惯。要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别拿自己的孩子和同事或兄弟姐妹的孩子比,长别人志气,灭自家威风,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都出色。“扬长扬长,越扬越长;补差补差,越补越差。”做为家长要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长处,鼓励他在自己的兴趣和长处上发展。

不要把自己未竟的“理想”强加给孩子。自己当年没有上大学,就要求孩子一定要上大学。自己当年没有学过音乐,就要求孩子一定要学一门乐器。自己当年没有成为画家,就要求孩子一定要学美术。自己一生不太“成功”,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成功”。

要放下一些东西。把亲朋好友之间的应酬,闲暇时间的娱乐和享受暂时搁置起来。现在高中学习面临一种非常态的竞争,家长已不再是一名看客,要置身其中,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

要创设学习型家庭环境,家长带头多阅读,读经典。不要指望在一个麻将声不断的家庭中培养出一个用功学习的孩子。有时间陪孩子学习,感受孩子的艰苦与勤奋,感受孩子的进步,与孩子共同成长。

把一些事情交给孩子处理,培养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鼓励孩子做喜欢的事。孩子身上有我们学不完的东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自己也是一种教育。

 

九、适应学校的教育,配合老师的工作

家长和老师是合作关系,是利益共同体。合作就要互相信任、主动补台。家长对老师不需要奉承,更不需要讨好,但一定要尊重。切忌不要拆台,推卸责任。

好教师是“信”出来的。老师从不在学生面前谈论家长的不好,总是教育学生要尊重家长,听家长的话。但不少家长总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好。要知道“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对老师言听计从,家长才能省心不少。没有完美的老师,任何一个群体,优秀的总是少数,孩子能够有幸碰到好的老师,那都是家长和孩子前世修来的福报。整体上,教师这个群体都有专业培训,都有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和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没有底线”的老师毕竟是少数。永远不在孩子面前讲老师的不是,要积极支持配合老师的工作。家长支持老师,就是支持自己孩子的成长。能让老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智慧的家长。

家长要做家长的事。一不要做老师的事,比如没有深入研究,不要给孩子讲教育规律,学习方法。家长的学法大多过时,不要用自己所谓的“经验”限制孩子们的成长空间。相信孩子的学习方法比我们好,懂得知识比我们多。二不要做孩子的事,比如学习的内容,让他们处理,学习的时间和目标,我们适当干预。家长要管好吃喝,每天坚持一袋奶一颗鸡蛋,为孩子提供优质“动力”。

 

十、共同享受成功的欢乐

家长对学校的严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能对学校工作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严格要站在理解学校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要把自身对学校的要求与学校教育理念统一起来 ,配合学校工作,不要把不满和对立的情绪带给孩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最大。

孩子的成长和成功是孩子自身、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劳动的成果,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要向孩子表达祝贺,都要予以肯定,要向老师道喜和感谢,家校互相鼓励,相互支持,共同创造孩子美好的明天。家长要常念叨老师的辛苦,老师要常夸夸家长的为人。孩子的培养目标与社会要求一致,这样孩子才可能由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让孩子知道有使用价值才有价值,努力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这样才能从“人口”变成“人才”,进而成为“人物”。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唯一,每个孩子都应成长为品行良好、成绩突出的“龙子凤女”。愿每位家长都成为智慧的家长,和学校的老师一起为培养孩子而共同奋斗。

 

 

1、监督检查比花钱补课更好  2、沟通配合比抱怨拆台更好

3、关注习惯比关心成绩更好  4、着眼现在比归因基础更好

5、劳逸结合比埋头苦学更好  6、教会吃苦比教会享受更好

7、与人为善比争强好胜更好  8、管好吃喝比关注学习更好

                                                                                  

 

                                                 20175月于范亭中学

 

 

编辑:白鹏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山西范亭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原平市前进西街1987号 电话:0350-8222205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