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只是个传说
1204皇甫静 指导教师:邹红霞
“从前,有一个放羊的小男孩,觉得很无聊,便对山下大喊‘狼来了,狼来了’,村子里的人听到呼喊后,放下农活赶到山上救男孩,结果发现只是一个恶作剧。
过了几天,男孩又喊‘狼来了,狼来了……’结果,还是个恶作剧。
又过了几天,‘狼来了,狼来了……’这次再也没人上山去救他,可是,这回狼真的来了!小男孩和羊都被狼吃了!”
“你再不乖,我把你扔出去喂狼!”
小时候,我们听着这样的故事入睡,听着这样的恐吓变乖,即便那时我们从不知道狼为何物?狼长啥样?却早已将“狼”与“坏”牢牢拴在了我们的字典中。
长大后,我们知识渊博了,懂得了许多成语“狼心狗肺”“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声名狼藉”“狼子野心”“鬼哭狼嚎”……
于是乎,在我们心中,狼成了世界上最凶狠、最狡诈的动物!
白雪公主的童话从不信以为真,“狼来了”的寓言却深信不疑,熟不知,也早已是个传说!狼的足迹,大概只能从小说中寻找了!
首当其冲的便是,姜戎的《狼图腾》。他讲述的是文化大革命时,知识青年陈阵在呼伦贝勒大草原上亲身经历的草原狼与蒙古人斗智斗勇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领略到“野狼”的风貌。睿智、沉着、团结、自由、王者之风、宁死不屈……我想,不论谁读到狼与人展开战斗时,那精密的作战计划,宏大的战斗场面都会为之沸腾,而读到小狼不愿被铁链束缚,为了自由不惜付出生命,拼死挣脱铁链致使嘴角渗出了血也不停下时,眼泪总会止不住的流,似乎那些痛在我们自己身上。读到大批狼被先进的现代武器猎杀,尸体在草原上随处可见,哀鸣在草原上每夜响起时,心中便会被沉沉的悲哀压得喘不过气来,读到…….
而令姜戎感到心灵上震撼的一本关于“狼”的书便是《重返狼群》,作者李微漪,一名画家,她在一次外出写生时从一个牧民家里得到了一只父母兄弟皆亡的——狼(格林),并将其带回成都养了三个月,为了不被城里人发现并给其更大的生存空间,李微漪又冒险将它带到老朋友老林的獒场喂养,并最终使其重返草原,加入狼群成为一只真正的“野狼”。书中对小狼的描述真实地反映了狼的本性,智慧、坚韧、忠义、自由、霸道、谋略……“格林”幼时与“狐狸”小打小闹,三个月大时就让藏獒们接纳它“忍受折磨”“反守为攻”后又和藏獒共同战斗,同生共死,“妈妈”生病时不离不弃,“献食救母”,回到草原后,与“大自然”奋力抗争,寻找食物,最终与“狼群”融为一体,离别“妈妈”时三步一回头,依依不舍……不论是在小说的哪一部分,哪一个画面,不论小狼是在城市、藏獒场还是草原,我们总能感受到小狼顽强、活跃的生命有力地跳动,没有颓废、退缩,只有勇敢、自由活下去。
这就是狼,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智有勇、有退有进……
即使去过两次北京动物园,看过无数不曾看到的动物,看过百兽之王老虎,狮子,我却从不曾去看过狼——这种能为自由而死的动物,因为,动物园里不会有真正的狼,随着草原退化,毁林开荒,猎枪捕杀,“狼来了”也许只能成为一个传说,而对于只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却从未真正了解过狼的人来说,“狼来了”本就是个传说!
图腾仍在飘扬,狼已成为传说!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