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亭中学校长 程俊杰
尊敬的周如壁部长,杨巨才书记,潘文才主任,各们朋友,诗友,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马增祥先生的诗词朗诵专场盛典。我今天讲话的题目叫:找个理由爱上诗
人们说会写散文就会写诗,所以我就写了,但是人家说我那不是诗。前些年和马老一起就餐,我请教,像我这样的智商,多少年能赶上先生?先生说:20年。我不服气,回家就去研究诗,也试着写了几首,与年轻教师常彦伟交流,他说什么“一三五不论”,我才知道写诗容易,写好难。尽管如此,我还是把那些小诗用心地收藏在我的作品夹里。自家的小女,再丑也得供养着,保不住那天会写诗了,找不到意境。《礼记·乐记》中这样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可以肯定,诗,言志为首,格律次之。我作为一个有志而可写诗,但无才不会写诗的人,就越来越想学诗了。前些时候,我给人们讲《论语》,我又坚定了写诗的信念。《论语 学而》中有一章节讲诗,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对于写诗,我是那个格律方面的“贫者”,但我却是知识和志向方面的“富者”,只要我“无谄”、 “无骄”,我“贫而乐”或“富而好礼”,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样就可以理解前人的诗,通过自己的诗把自己的思想传给后人。
去年朗诵学会在范中举行了一次毛泽东和续范亭诗词朗诵会,会上我用这样一句话鼓励大家去爱诗,我唱大海的歌,大家就当了水手,这就是诗的力量。同样在农校举行的干部培训会上,我也用论语里一句话,教育干部们要去读诗,去写诗。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先生说:“我把《诗经》编辑成三百首,一句话可概括其目的,使后世之凡有思者同归无邪”。拥有了诗这种手段,你就多了一个教育阵地。这也是我想在学校建立诗社的初衷。
诗的表里是华丽的,内核是健康的,论语3篇8章,这样说: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那些美丽的诗语后面有朴素的道理,而朴素的道理后面还有社会的规矩。所以诗是政治思想工作队工具。
我们举行这样的活动,主要是让我和大家找个理由爱上诗。选择马老的诗作为载体,主要是马老是范中优秀学生和教师的代表,他1961------1968年在范中读中学,7年,1978年----1984年又在范中教中文,6年。同时他又是范中学子中格律诗的代表人物。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关心和支持范中的发展的学生的成长。今年校门口的春联就是马老编撰,由周如壁部长书写的。
论语17篇章9章,还有这样一段。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可以“兴”,即激发感情的意思。可以“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可以“群”,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人合群。可以“怨”,可以批评和自我批评。近可事父,远可事君,可以增加自然知识, 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学诗吧,诗的平仄声韵修养对于提高言语能力有很多益处。尽量学习律诗,尽管宋曲、元曲和现代诗与律诗不同,但我们读一些经典时会发现,好诗总有律诗的影子。不能说不会律诗写不好诗,只是说,学会律诗,可以把诗写得更好。如果说散文是言语浓缩,诗是言语的高度浓缩,那么律诗是言语浓缩成的结晶。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更需要这种结晶体,让他来浓缩丰富的文化。
抽出时间去写点诗,找个理由爱上诗吧。我写了一首小诗,祝贺今天的活动。
东虢至北晚来春
波载马雅过滹沱
京杭北船寄声韵
平平仄仄入北京
注:
<!--[if !supportLists]-->1、 <!--[endif]-->东虢至北就是崞阳,周代,把现在的山西、河南一代封为“东虢”,雁门一代自然是东虢至北,而周易中以北为阳,所以为虢阳,后来虢逐渐演化成郭、崞、墎等,虢阳就成了崞阳。
<!--[if !supportLists]-->2、 <!--[endif]-->马雅,诗称雅言,马雅指马增祥的诗。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