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住房梦
范亭中学1308班 刘国青
从放飞梦想到梦想成真,我家的住房梦整整做了20年。
这得从爷爷讲起。1988年,爷爷从遥远的山村调进县城工作,为了让爸爸、姑姑受到良好的教育,爷爷携奶奶和他的两个孩子进了城。那时私房不多,租房困难。为寻个落脚之处,爷爷给奶奶找了一份临时工作,在铁路三工区做饭,从此他们在城里有了第一个并不属于自己的家。
这个家在铁路工务段三工区院内,住的宿舍和职工食堂在同一个屋里,外屋是伙房,里屋是宿舍,仅有一门相通。没有窗户,四周封闭,深
1989年,单位为照顾爷爷上班方便,在县城的一所小学给安排了一间并不属于他们的第二所房子。条件比先前好多了,面积大了,18平米,还是正房。屋内除能放原来的两支床外,地下还能放一张桌子,窗台旁还放了一台12英寸的小电视。最幸运的是爸爸和姑姑就在这所学校上学,十分方便。奶奶不在三工区做饭后,在街上开了个售货车,离校近,每天有微薄收入,学校的老师和他们又相处得十分融洽。所有这些,给我们这个初入县城的农户家庭增添了不少安慰。
进入90年代,全国各地掀起了建房热,这座县城也开始号召农民进城。一时间,公房拍卖,私房兴起,在城里建私房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我们家的住房梦萌动的更强烈了。集资建房需要一大笔资金,为了筹措建房钱,爷爷、奶奶、爸爸和姑姑不知受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和罪。开始,奶奶的售货车每天晚上往回拉,爷爷顶着晨曦把车拉出去匆匆上班,下班后披着晚霞把车拉回来疲惫入睡,日复一日,乐此不疲。后来售货车固定了,爷爷晚上就屈居在这个长
1993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我家攒足了1.8万元钱,在幸福小区购下了第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房。面积75平米,临街门面,楼上居住,楼下买卖,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虽水、暖、电、气等残缺不全,但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所,全家人其乐融融。1995年,我在这里幸福地降生了。这段时间里,爷爷、奶奶脸上时常挂着灿烂的笑容。
2007年,幸福小区拆迁改造,我们又在吉祥小区购得了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属于自己的房子。小院小二楼,面积200平米,水、暖、电,气、话、网齐全,会客厅宽敞,餐厅明亮,卫生间两个,卧室四处,门洞能放车,菜窖能贮菜,屋内从早到晚有阳光,院里一年四季有绿色。室内装饰虽不及富丽堂皇,但比起20年前的寒窑,真是天壤之别。屈指算来,从1988年起,20年后,我们家放飞的住房梦在全国人民全面奔小康的凯歌声中终于梦想成真啦。
谈起这段充满艰辛坎坷却又回味无穷的往事,爷爷、奶奶眼里不时闪现幸福的泪花,总是告诉我们,没有党的富民政策我们农民进不了城,没有自己的艰苦奋斗,我们不可能买起属于自己的房。如今,千千万万个农民进了城,千千万万户人家有了自己的房,一千多年前大诗人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在这个小县城里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我们家的住房梦仅仅是全国人民万千梦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
我今年高中二年级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国家和长辈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我们衣食无忧,但不能养尊处优。我们既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建设祖国,更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报效长辈,放飞更伟大、更灿烂的梦想,让长辈的梦在我们这一代梦得更甜,让祖国的梦在我们这一代梦得更美。
(辅导教师 武树荣)
![]() |
![]() |
![]() |
![]() |
![]() |